暮春時節、綠樹成蔭,安徽師范大學的廣場上立著一排原木色的展示架,架上的畫板粘貼著一張張支教照片。稚嫩的臉龐、求知若渴的眼神、獨特的巴蜀環境就這樣闖進了學子們的眼簾,直抵心靈深處,讓他們久久流連。
展示架的盡頭是幾個立式海報架,其中一張印著“拾光憶吾年——‘情系川皖·圓夢巴蜀’愛心支教團(以下簡稱“川隊”)十五周年攝影展”。川隊隊長蘇熱葉.熱合曼站在邊上,向參觀的同學講述照片背后的支教故事:“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2007級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汪繼彬孤身一人來到四川省大竹縣尖山村希望小學,在余震不斷、物資匱乏的他鄉開始了支教生活。此后15年,有200多名志愿者沿著他的腳步,跋涉3000多里來到這里進行暑期支教活動……”
學校供圖
照片1:姐弟倆
這組照片記錄了一對姐弟9年的成長,從幼兒園時期懵懂稚嫩的臉龐到中學時期堅定自信的目光,變化的是容顏,不變的是姐弟倆臉上洋溢的笑容。
姐姐叫張月,弟弟叫張奧,都是川隊的受助學生?!拔覀儚男『湍棠?、大伯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務工。幼兒園時,我們便加入了川隊的支教課堂,此后,哥哥姐姐們每年都會來村子里帶著我們一起學習、做游戲,這成了我們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光?!?/p>
在姐弟倆看來,川隊的隊員就像家人一樣?!拔疫€記得,2013年,有次爺爺送我和弟弟上學時在路上暈倒了,李雨林和王俊杰哥哥就輪流背著爺爺送我們回家,那時候我真覺得他們像家人一樣可以依靠?!碧岬疆敃r的情形,張月仍止不住地感激隊員們及時可靠的幫助。
“張月今年考上了大竹中學!”2021年7月,第十屆川隊隊長張流艦激動地在志愿者微信群里“報喜”,新老隊員紛紛在群里為她“點贊”。作為川隊“看著長大”的孩子,張月一直被寄予厚望。川隊的哥哥姐姐們都很喜歡這個認真懂事的女孩,經常通過手機詢問她的學習情況,為她排憂解難,做她學習生活上的引導者,張月也不負眾望,在每年只有少數人能考上高中的情況下,順利考入當地重點中學——大竹中學。弟弟張奧也在姐姐的帶領下成功考入初中。
“從幼兒園到中學,我們見證和陪伴了這對姐弟的成長,也正因為牽掛像姐弟倆一樣和川隊共同長大的孩子們,很多志愿者會想再‘回來看看’,保持和孩子們的聯系,關注孩子們的成長。這種一年一會卻情同手足的感情,給了我們雙向奔赴的力量?!钡诰艑么犼犻L、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安徽省百優大學生王陽說。
學校供圖
照片2:歸雁
一幅名為“歸雁”的照片上,一個笑容燦爛的女生手舉白色卡片,卡片上寫著:“我是‘情系川皖·圓夢巴蜀’學員李媛媛,我在成都師范學院”。
2017年,川隊制定“歸雁計劃”,讓當地早期受過支教并已考上大學的孩子們成為川隊的新志愿者,利用暑期再回到這片土地支教,去幫助更多的孩子。成功考取成都師范學院的受助學子練燕就是第一批“歸雁計劃”志愿者。
“無論走多遠,我都不會忘記這座大山,更不會忘記川隊?!?/p>
2009年,川隊志愿者們走進了年僅10歲的留守兒童練燕的生活,為她帶去了知識和眼界。此后每一年“我們明年還回來”的承諾成了練燕青春時光里最美好的期待。
“8年的陪伴,8年的守護,哥哥姐姐們是我成長路上最好的榜樣。小時候我就下定決心,想像他們一樣走進大學校園,學到更多的知識,成為更優秀的人,也希望能幫助家鄉的孩子們開拓眼界,改變命運。如今如愿考上了夢想的大學,我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回到尖山村,跟著川隊一起支教,將愛心傳遞下去……”
“從川隊的受助者變為志愿者,我做夢也沒想到還有機會可以回到夢想開啟的地方!”家庭的貧困、生活的重創,讓當年還在讀小學五年級的李媛媛萌生了輟學打工的念頭。川隊志愿者王娟和汪繼彬知道后,拿出1500元錢放在她的小手里,再三叮囑好好讀書,不要放棄生活的希望。如今,李媛媛已考取選調生,在達州市渠縣基層工作,為家鄉的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
“現在家鄉的經濟條件好了很多,可不少孩子身上依然有我當年的影子,不想念書,想早早地出去打工,以為一個月一千塊錢就是筆巨款。于是我加入了‘歸雁計劃’,教他們讀書,想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他們不要放棄希望,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學校供圖
照片3:圓夢
施少森站在黑漆漆的屋子前,側望著自己懷里開心靦腆的小男孩,嘴角也不禁微微上揚?!?021年的夏天,我終于入選川隊,奔赴了心心念念的‘尖山村’!”因此,他特地給自己的這張照片取名“圓夢”。
在安徽師大就讀本科時,施少森就曾參與過川隊的招募,但是因川隊考核嚴格、競爭激烈,沒能入選。之后,他進入上海交通大學讀研,一邊提升支教所需技能,一邊持續關注川隊招募的信息。2021年的夏天,他再次與川隊指導老師取得了聯系,積極申請并順利通過考核,可以遠赴一直向往的尖山村。
“我和其他隊員一起拖著行李,懷著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達州的綠皮火車,20多小時的硬座讓路途顯得格外漫長。令我們驚喜的是,到達尖山村小學時,孩子們已經早早地在學校操場上等待了??吹剿麄円粡垙執煺娴拿婵?,我突然感到,自己四年的堅持和跨越萬水千山來的路途,都是值得的?!?/p>
“第一堂課我向孩子們描述了外面的世界和大學生活,我講得很投入,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課后,一個小朋友拉著我的手說:‘老師,我也好好念書,以后就能走進您所講的大學,去實現自己的夢想?!?/p>
“山村條件艱苦、環境惡劣,打地鋪、爬山路,被墨蚊叮的滿腿是包也都是家常便飯,但是能夠和孩子們在一起、向他們傳遞知識和溫暖,再苦的日子也覺得甜!”
據悉,2008年至今,川隊先后在四川山區開辟4個支教點,除暑期支教授課外,還成立“川皖愛心基金”,建立“愛心書屋”,打造“夢想家計劃”“青苗守護計劃”等項目。為突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川隊借助網絡拓展線上支教項目“川皖學堂”,運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實現支教服務的“東教西送”。截至目前,參加實地支教成員和“線上”支教者達200余人,累計授課2100余課時,受助學生1000余人。
一張張打動人心的照片,用光與影訴說支教的精彩瞬間,川隊指導教師、地理與旅游學院團委書記陳祥云參觀攝影展時目光灼灼,飽含期盼地對蘇熱葉.熱合曼說:“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川隊要勇擔青年使命,傳承弘揚志愿精神,持續壯大志愿者隊伍,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保ㄖ袊逃龍?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王志鵬 通訊員 陳祥云 吳文涵)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19 www.nottsrec.com All Rights Reserved.